茅台酒体设计师群像:美时代的品质底色-9001诚信金沙
文丨网络 编辑丨 网络 阅读量: 122 2023-09-30 酒商网
技精于勤,酒成于艺。天酿美酒,匠心铸魂。总有那么一群令人敬畏和感动的人,择一事,终一生,不为繁华易匠心。“酒体设计师”,是中国白酒的灵魂设计师,一手连着技术,一手抓着市场,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白酒行业的“产品经理”,“既是展示酒体个性特征、典型风格的重要一环,又是将不同轮次、不同酒龄、不同酒度以及不同
技精于勤,酒成于艺。
天酿美酒,匠心铸魂。总有那么一群令人敬畏和感动的人,择一事,终一生,不为繁华易匠心。
“酒体设计师”,是中国白酒的灵魂设计师,一手连着技术,一手抓着市场,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白酒行业的“产品经理”,“既是展示酒体个性特征、典型风格的重要一环,又是将不同轮次、不同酒龄、不同酒度以及不同风格的基酒进行设计、勾调,使酒体中酸类、酯类、醛类、酚类等风味物质完美融合、极致平衡,吸引消费者体验其味无穷、神往心醉、各美其美的关键一招”。
他们是不可替代的灵魂角色,他们也推动着白酒消费升级开启新动能、探索新赛道。可以说,每一个高水平的酒体设计师都是中国白酒工艺的“瑰宝”。
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首届茅台杯中国白酒产业酒体设计师大赛上,茅台集团包揽了酱香酒品类前15名。茅台酒品质之美生动绽放的同时,以陈良艳、常宝、张丽、佘荣洪为代表的酒体设计师群体也迎来了共同的高光时刻。
穿梭在一个个基酒库间,对不同年份、不同等级、不同个性的基酒的变化历程都了然于胸,根据基酒不同的特点,进行不断地优化组合、勾调、调味,设计出一款又一款优质的美酒。对于每个必修的技艺,陈良艳已经烂熟于心。
出生在贵州平坝的陈良艳,从小就对白酒感兴趣。2001年,从轻化工程专业毕业后,陈良艳获得在茅台酒厂的实习资格。从制酒车间、勾贮车间、包装车间开启学习之旅,后进入到质量部,2004年通过层层选拔及严格的审查,正式成为一名酒体设计师。
随后的时间里,陈良艳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成百上千的排列组合,在浩瀚如星海的酒体世界中一点一点地摸索,只为找到酒中2%微量成分之间的差别与和谐。22年来,他从事茅台酒的品评及勾兑工作,累计勾兑茅台酒4.3万吨,近6年来茅台酒勾兑合格率保持在98%以上的高水平,为茅台酒的高质量可持续稳定供给提供了技术支撑。
“像苦行僧一样对品评技艺,数十年如一日的的忘我追求”,这份在常人看来十分辛苦的工作,陈良艳却乐在其中。“在茅台的22年里,每一天都很愉快。酒体设计是一个比较具有创造性的工作,酒与酒之间融合的神秘感始终吸引着我,就像解谜题一样,这种过程非常有动力。”
与陈良艳一样,张丽也不是一开始就从事酒体设计工作。张丽2007年大学毕业进入茅台,第一份工作是制曲工人,在车间一干就是4年。2011年茅台内部招考,张丽担任质量检测员,在这个时期,她经常品评新酒,对酒产生更浓厚的兴趣、更深的理解,立志要把基酒掌握透。2015年,勾贮车间亟需人才,张丽通过努力考取了勾兑员,同年考取了国家级白酒评委,对酱酒和其它香型白酒积累了更多认识。
“勾兑工作和很多普通人认知中‘把酒混一混’并不一样,一杯勾调好的酒浸透着酒体设计师个人对白酒的热爱,对酒体的全面把控能力,甚至是包含着艺术气息和灵魂。”张丽说,这种看似机械简单的工作内容,实际是一种再创作,每一天都有新发现。
在陈良艳、张丽的身上,也体现了茅台对技术人才系统性培养的思路。毕业即从事生产一线,从源头的酿造技艺开始学习,再到品评岗位煅造了解、理解基酒的基础技能,之中的佼佼者才能逐渐过渡到更为精深、要求更高的酒体设计师。
在中国名酒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茅台在科学研究、人才培育方面始终走在时代前沿,让“成长有通道、干事有平台”。如今,茅台的年轻一代,也有属于他们别样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出生于1988年的常宝在2014年生物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后,面试进入茅台技术中心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,之后因为业务功能重组进入新成立茅台酒体设计中心,成为一名酒体设计师。在茅台工作的近10年间,常宝主要负责新产品的开发、酒体设计和升级维护以及一些新项目。
“就如同马斯洛提出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,分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。人这一生有不同层级的各种需求,当你能够做好这件事情,你就会获得各个方面的成就感,也就会越来越热爱你所做的事情。酒体设计师就是我一生热爱的工作。”常宝表示。
“本着热爱去做事,一切都变得很简单。”从刚入行的沉淀、学习,到在梦想的热土上挥汗如雨,再到赛场上的脱颖而出,年轻的常宝仿佛不知疲倦,他说:“酒体设计工作需要艺术家般的创作能力,只有不断学习、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抛弃。”
从背负梦想、毅然追梦的老一辈酒体设计师,到年轻敢拼、沉心精进技术的新一代酒体设计师,他们都在历经时间洗练之后,迎来动人与喜悦的收获。未来,他们仍怀着一颗炽热而又赤诚的心,勇敢地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行。
美酒源于精湛的技艺,技艺依赖精益求精的匠心。择一事、终一生,酒体设计是一项精细的工艺,需要酒体设计师精于工,匠于心,品于行。
同为“80后”的佘荣洪表示,不同基酒的风味之间都有微妙的差别,虽然随着仪器分析技术进步,风味导向技术在酒体设计中已有广泛的应用,但酒体设计师敏锐的感觉器官仍是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替代的。“酒体设计师都需要进行气味敏感度的基础训练,品酒的背后是无数次嗅觉与味觉的训练,每个酒体设计师都要经历。”佘荣洪说。
除了品鉴白酒,勾兑还是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作,需要掌握指标、对应的风味知识,要有非常强的知识储备。
“工作之余,无论走到哪儿,如果发现了一些特别的花、草都会去收集香气、香味,来帮助对酒体感受作具象化的表达。”张丽告诉酒业家。
张丽认为,基酒多样性是茅台酒独特风格的最大的基础,每勾一批酒都要细细体味、充分掌握近200支基酒的特点,才能在勾兑过程中做到香和味的平衡,从而保持终产品品质稳定性和一致性,做到“酒尽其用、酒尽其才”。
张丽提到,酒体设计每一个环节既彰显了一名酒体设计师的匠心追求,也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,现在仪器分析可以辅助我们认识基酒中的风味成分,公司技术部门还通过多年的研究建立了风味相似度评价体系,对我们每一位勾兑师勾出的每一批产品进行“人脸识别”监测,我们每勾出的一批酒能够通过层层质量把关,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,就是工作中莫大的荣耀。
工艺之外,品行也尤为重要。“成为一名优秀的酒体设计师,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,要不耻下问,遇到问题不能退缩,这样技艺才能得到提升。同时,应该拥有正直的人品,有责任和担当,要抱着要干好这份事业的心来干这份工作。最后,还要不断的学习,酒体设计没有止境,学习亦无止境。”常宝强调。
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,酒体设计师是精于酿酒的高级酿酒师,是精于品酒的高级品酒师,是精于算术的高级精算师,是精于技艺的高级机床师,是精于艺术的高级创意师。这既是对勾调工作的完美总结,也对从事勾调工作的酒体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。
陈良艳、常宝、张丽、佘荣洪等众多茅台酒体设计师,放弃品尝万般珍馐,将繁复的生活拆解得简单朴素,日复一日循环往复,把不同基酒勾勒调味。他们,传承匠艺,创新进取,勾调百味,“劳”铸匠心。
2023年是茅台开启集团一盘棋大市场生态元年,大集团一盘棋,产业链一条心,“美”从营销已上升为茅台战略。茅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丁雄军曾表示,茅台家族的每个成员,都是美战略的支撑点;链上的每个伙伴,都是美生活的创造者;圈中的每个你我,都是美时代的追梦人。
从一粒高粱到成品茅台酒,每一个茅台人都在为品质把关。茅台人执着的“匠心”,早已变成一种精神延续。在本次酒体设计大赛专家盲评现场,白发苍苍的季克良老先生仍在专注品评,酒业家获知1964年9月22日正是季老伉俪来到茅台的日子,六十年的岁月,季老和茅台已经融为一体,他毕生追求的卓越品质、工匠精神正在茅台年轻一代身上赓续传承。
“身为一名酒体设计师,不仅要去设计美、呈现美、宣传美,还要具备表达美的能力,让消费者清楚茅台酒的美。进而为茅台的‘美时代’做贡献、加力量。”对话的过程中,不止一位茅台酒体设计师这样对酒业家表示。
为了持续擦亮美时代的品质底色,茅台正在打造人才新高地,从2022年以来,茅台人才工作迎来多个“首次”,首次出台人才发展意见、首次召开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、首次开展茅台杰出人才奖表彰、首次启动茅台人才发展“五项计划”“四项工程”、首次大规模启动白酒品评后备人才的筛选……“人才是最重要资源,员工是最宝贵财富。”这是茅台方面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的人才观。
除了培养人才,茅台还特别注重传承创新的“平衡美学”,即让传承的越来越传统,让创新的越来越现代。茅台《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》显示,2022年,茅台集团研发投入6.4亿元,同比增长161%,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、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完善、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显著。
也正因为如此,陈良艳、常宝、张丽、佘荣洪等一批匠人,在茅台成长有空间、创新有土壤、发展有未来。
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莉在2023年“质量月”活动启动上表示,每一位茅台人要始终把“做好”产品作为自己的使命,把做“好产品”作为茅台永恒的使命,以坚定的质量信仰和严谨的质量操守,持续巩固和壮实茅台高质量发展、现代化建设的生命之魂。
永葆“品质之美”是茅台在“美时代”亘古不变的使命与责任。茅台正在依托美的品质,用美的产品、美的服务和美的生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、实现基业长青。